基本上,金融不良債權(Non Performing Loan)與金融不良資產(Bad Assets)意義大體相同。依國際習慣,金融機構的貸款或授信其利息或本金逾期90天以上時,即規類為不良債權。在臺灣,因在金融法規上必未對於不良債權作出明確定義,僅將未正常繳息或還本案件區分為(1)逾期放款、(2)催收款及(3)呆帳,應可認為係不良債權,自無問題。大陸亦同。
臺灣市場
二○○二年開始,在「二五八」政策的催逼下,國內各銀行幾乎傾全力打銷呆帳,大賣不良債權。大批銀行賣斷的不良債權,讓以外資為首的AMC,例如澤普世資產管理公司(Cerberus)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美國孤星亞太資產管理公司(Lone Star Asia-Pacific Ltd.)、奇異資融(GE
Capital)、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美林證券(Merrill-Lynch)、索羅門(Soloman),大舉進場參與不良債權的標售,使得台灣金融不良債權買賣市場生氣蓬勃。國內的AMC雖然起步較晚,但不讓外資專美於前,國內各銀行除聯合成立台灣金聯外,也另外自行成立AMC,甚至連銀行大股東也來分一杯羹,悄悄標走為數可觀的不良債權。
國內的金融不良債權市場有多大?依照張震律師的統計,光是在2002年一年當中,本國金融機構所釋出之NPL已達新台幣3000億元之規模,比較大的例如:第一銀行,697億元。富邦銀行,50億元。萬通銀行,20億元。合作金庫,50億元。萬泰銀行,81億元。中華票券,47億元。大眾銀行,60億元。交通銀行,178億元等。
其後幾年,臺灣的金融不良債權市場交易如火如荼,興盛無比。各國內外AMC大展身手,總計在2002年到2005年之間,金融不良債權市場規模至少達7000億元以上。「有利可圖」,是各路人馬爭先恐後進軍AMC最重要的理由,據市場人士指出,當時,有不動產為擔保的不良債權,公開標售大約可以賣到三到四成,無擔保(信用卡、現金卡、信用貸款)的不良債權大約賣一%到二%。前者再轉賣出去可以提高到五成以上(以轉手給原貸款人的成交機率最高,不過當然是透過第三人出面),後者經過委託給催收公司處理後也有可觀的利潤。
不過,自2005年下半年起,金融不良債權市場似乎產生質變,以往的不良債權,大部份以具有不動產擔保品為主,而自2005年後,市場上以信用卡或現金卡債權為主的交易逐漸增加。例如中華銀行、台新、中國信託、美國運通、復華銀行、萬泰等,都曾將大量的「無擔保」不良債權出售。另外,2007年起,兆豐商銀等,也陸陸續續將「聯貸」案釋出。依照統計,自2000年12月起至2008年12月為止,全台金融機構總計出售之不良債權金額約為一兆三仟億元。
日後,金融機構出售之不良債權,2009年,約為250億元。2010年,約為250億元。2011年‧835億元。2012年至6月份為止,約為210億元左右。其中,澳盛及渣打2家銀行以無擔保債權為主,出售金額都超過200億元。值得注意的2點為:第一,在2009年到2012年6月之間所出售的不良債權,出售價額因為市場普遍擔心將來出貨量會越來越少,價格因而水漲船高,例如有擔保之不良債權,竟有出價高達債權額79%者,令人驚訝!而無擔保債權,出價在5%以上者,已是常態。第二,市場玩家已由原先百家爭鳴逐步由具有銀行背景者出線。
大陸市場
中國金融體系的問題來自於中國政府並未認知金融的重要性,普遍上把金融機構當作國有企業的存錢筒,金融機構也無正確的認知,更缺乏現代化的理念。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眾多國有企業無法償還債務,中國的銀行體系走到了崩潰的邊緣。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2001年底公佈,大陸地區銀行業的不良放款金額為放款總額的二五.三七%,但實際數字絕對不僅於此,當時知名債信評等公司穆迪指出大陸銀行平均不良資產率高達四○%至四五%左右,而美國商業週刊更是指出銀行壞帳高達五千億美元以上,美國標準普爾信用評等公司估計,若要解決大陸銀行壞帳問題,須耗費約五千一百八十億美元左右,相當於中國大陸國內生產總值(GDP)的百分之四十三,可知中國大陸銀行壞帳問題的嚴重性。
為解決國內四大國有銀行背負的巨額不良資產包,中央政府成立包括信達、華融、東方和長城四家資產管理公司(即AMC),處置高達1.4兆人民幣的銀行不良資產。
雖然如此,但大量的新生不良資產卻仍然持續增加,此外,對於大陸資產管理公司處理壞帳的方式到底如何,國際間一直抱持高度疑慮,目前大陸四家資產管理以是一元轉一元,完全未折價的方式,將國有獨資銀行的收購過來,且是以發行債券或記帳方式來給付給四家國有獨資銀行,並將其中三仟多億貸款實施「債轉股」,因此,表面上,四大國家銀行資產負債表被美化,但根本問題業並未解決。
中國市場人士指出,2009年起,大陸的金融不良資產市場總體將進入另外一個週期,即不良資產處置遭遇寒流,收購良機會更多出現。商業銀行新增不良貸款規模將增加,大幅增加的時間為2009年下半年至2010年下半年。
信貸風險最高的區域是珠三角,最高的行業是房地產業,屆時處置不良貸款的規模將增加,金融機構推出不良貸款的規模將增長,隨之資產價格和境內投資者的成本都傾向於下降,預期收益率也將下降。在處置方式上,不良資產處置將面臨更多的地方干預,外資收購不良資產的審批將更為嚴格。
從市場主體看,多數商業銀行的受訪者認為新增不良貸款將增加,且賬面不良貸款低估了實際風險,股份制銀行將甚于國有銀行,同時國有銀行推出不資產包的可能性更大,資產管理公司將採取適當加快處置原則,在資產包的價格預期上,與去年相比穩中有跌,在資產處置上,多數資產管理公司傾向選擇低風險和 收益相當的不良資產,不良資產的平均處置週期在1年以上。
對於中國自身來說,這次不良資產的增值可能會影響到四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發展前景,除了華融公司明確表示希望開拓投行業務以 外,其他三家公司一直提出以“不良資產處置為主業”。中國的不良資產,完全可以借助四家AMC的經驗和力量,進行整合和處置。其核心,在於總結10年以來的經驗與教訓,結合中國金融和市場的實際情況,完善不良資產管理和處置模式。中國的AMC不能簡單地以現金流和回收率任務作為管理的標準,而應該建 立長期的資產評估—回收率預測—資產儲備—管理處置模式。同時,在制度上加以創新,融入期權、證券化等新生事物。
十年以來,大陸銀行的逾放比率持續下降後,不良貸款從2011年開始反彈上升,今年以來更加明顯。銀監會資料顯示,2012年第一季起,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較去年底上升至4382億元人民幣,為連續兩個季度反彈。16家上市銀行,其中有10家不良貸款餘額在上升,。另一項截至今年4月的資料是,四大行的不良率均在上升,特別是建設銀行,不良貸款率達到1.78%,較去年底上升0.45%。
實際上,商業銀行不良資產上升的趨勢已為市場所預期。根據東方資產管理公司在2011年9月發佈的一份報告,2009年快速膨脹的地方融資平臺貸款,在經過3年至5年的借貸週期後,將於2012年、2013 年前後面臨還款壓力高峰。不過,一來因為大陸的金融相關數據透明性不足,二來考慮到近期宏觀資金面仍較為寬鬆,商業銀行貸款品質短期無虞,但未來兩三年內難保不發生反彈,一些地區和行業的不良貸款可能會集中出現。
結論
IMF在2009年表示,到2010年底,源自美國的不良資產規模可能會達到3.1兆美元。此外,IMF還可能把源自歐洲和亞洲的不良資產規模上調至9,000億美元。目前看來,似乎頗有道理。在今天看來,不論歐美亞,銀行貸款也正在降溫,這反映了經濟前景的疲軟。展望未來,隨著預期損失繼續上升,銀行將需要籌集更多的資本。現在,銀行持有的抵押貸款、商業貸款和信用卡的違約現象早已普遍發生。有鑒於此,未來的壞賬或呆帳有多大,將取決於房地產市場的表現。
許多市場人士表示,未來十年中國將成為全球三大不良資產市場之一。加大對中國銀行業不良資產的參與力度,將是所有AMC所面臨的戰略重點。只是,大陸市場的法令及隱藏式的進入障礙,對於許多投資人而言,實為裹足不前的最重要原因。
臺灣的市場雖然比不上大陸,不過,產業上下游鏈已經發展完善,法令雖然不盡完美,但尚稱透明。站在「立足台灣,放眼大陸」的思考層次,展望未來,各AMC想要在不良資產市場上站有一席之地,除了本身對於金融產業及生態需有相當的了解之外,對於法院強制執行程序及不動產市場行情亦應有深入的了解。
當然,透過優秀的資產管理服務業者(例如浤全),對產業上下游各項資源之整合,AMC方能在不良資產的處分上達到「快速回收」的產業要求。特別是以目前市場情況而論,AMC大多把注意力放在不良資產的標售上,卻忽略了標購之後的問題將如何解決,尤其目前市場上資產管理服務業者大部份限於信用帳款的催收領域,優秀的資產管理服務業者實不多見,將來能夠成功整合上下游、掌握通路的資產管理服務業者勢必為各方所倚重,自不待言。
浤全開發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Home Trend Development Co., Ltd
浤順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Hi Trans Asset Management Corporation.
地址:100 台北市中正區南昌路一段80號3樓
TEL:02-2396-1080 FAX:02-2396-1090
網址:www.htamc.com 服務信箱:service@htamc.com